近年来,监管部门致力于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的解决,鼓励通过科技创新的应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。2020年4月,银保监会《关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“增量扩面、提质降本”有关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,加强对小微企业滴灌式融资供给。金融科技可在三个方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
一是金融科技可以提高小微金融风控能力。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模技术,在个人信用基础上叠加企业信用企业画像,是一个兼顾风控成本与安全性的、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。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(ocr) 对申请人的工商信息、交易信息、税务信息、用水用电、司法信息进行识别,持续丰富小微企业数据维度,同时利用图计算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企业互联网信息进行挖掘,分析其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,基于小微企业主画像精准度的提高,能够实现零抵押、全自动与低风险、高效率的并行。在这一过程里,基于独有的人工智能(ai)算法,利用自动化机器学习(automl)技术自动从相关信息中挖掘出风险指标,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计算技术大幅提升风控模型排序能力,在风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,可将小微企业主授信通过率提升20%。
二是降低服务成本、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。具体业务上,包括非接触式服务中的人脸识别、电子签章、电子合同、远程面签、远程开户等;客户经营方面,包括客户识别、定位、营销、服务;风控方面,由于全部风险评估流程均通过数字化流程进行,减少了人工介入,因此得以大幅压缩信贷审批时间,降低了人工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体上的信贷成本。
三是应用金融科技,也有利于降低人为干预、人为操作的空间,有效防范道德风险,提高风险判断的客观性。例如,推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深入到业务流程重要环节,如信审、客服、催收等,降低操作性风险。
过去几年,基于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长期深度探索,部分金融机构构建了“零抵押、零担保”的在线贷款新模式,为小微企业主提供了贷款支持。在实践过程中,我们发现很多小微企业,相比非小微企业用户,都表现出更好的信用。
展望未来:合规经营,服务实体经济
近年来,金融科技和金融业深度融合,并向各个经济基本单元融合渗透。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,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、风险防范、数据安全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。金融科技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,把握和金融机构合作的尺度,为用户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,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。
一是创新发展,风控先行。风险的稳定性是金融企业展开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。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危机中,比的是谁的资产稳定性好、谁的风险波动小。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,金融科技会更加坚定地回归风险管理本质,在小微金融、消费金融等领域,智能风控将发挥更大价值。
二是积极运用技术,防控过度负债。近年来,消费信贷的发展有效拉动了经济发展,与此同时,年轻人“超前消费”“过度负债”现象也时有发生,如果金融科技将“超前消费”视为增长的机会,就很可能踏入“金融风险”的陷阱,乃至背离促进消费、盘活经济的初衷。发挥自身的技术能力,防控用户过度消费、过度负债,倡导理性消费,降低金融风险,是金融科技企业共同的责任。
三是合规经营,服务实体。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和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,合力推动,降低中小微企业服务成本,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。一方面,金融科技要发挥大数据风控的价值,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,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,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险管理;另一方面,也要助力金融机构打造全流程线上化的服务模式,推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,提高信贷决策效率。